2008年5月11日星期日

微软放弃雅虎 鲍尔默欲擒故纵?

5月3日,僵持了3个月之久的微软雅虎收购案终于有了一个所谓的“结果”——微软首席执行官鲍尔默发表声明称,由于在收购价格上始终无法达成一致,微软公司决定撤回收购雅虎公司的提议。

  微软放弃收购的消息一出,犹如一颗重磅炸弹,立刻打破了IT业界的平静,激起了业内人士、甚至全球新闻媒体、投资者等的热烈讨论和广泛关注。一时间,关于微软、雅虎,以及它们最大的竞争对手Google的讨论和传言变得更加甚嚣尘上。

  杨致远弄巧成拙

  与1月31日微软宣布收购雅虎后股票应声上涨形成强烈反差的是,5月5日雅虎股票15%的跌幅,市值缩水137亿美元。很显然,大多数投资者都认为,与微软合并,目前对雅虎来说是一个正确的选择。

   然而,雅虎却始终坚持每股不能低于37美元的收购价格,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,“价格高得有些离谱”,因为自从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,雅虎的股价很少能够达 到这一水平。更何况,除了“价格低”之外,雅虎并没能提出任何理由作为在收购中要求如此高价的支撑,也没能对拒绝收购后的独立发展模式提出明确的说法。

  此外,注意一下雅虎在拒绝时的措辞,我们可以发现,雅虎拒绝的是“收购价格”,而不是“收购”本身。

   因此,有分析人士认为,尽管这3个月间,出现过新闻集团、时代华纳旗下的AOL等有意收购雅虎的传闻,雅虎自己也开始与Google合作,但“这些看起 来增加了微软收购难度的行为,不过是雅虎使用的一些手段,目的只是为了卖个好价钱”。S&P分析师Scott Kessler表示,“杨致远只是在虚张声势,如果雅虎真的认为其每股价值37美元,那么在股价低至20美元的时候,就应该大幅买入,可雅虎股东们并没有 这样做。”

  现在,微软退出了收购,雅虎手上的筹码也就失去了价值。尽管周二雅虎股票反弹6%,但仍有不少分析师认为,雅虎的股票未来仍将下跌,直至公司市值达到300亿美元左右。

  股票下跌,将直接导致股东利益受损。雅虎的第二大股东Legg Mason. Inc已经开始向雅虎施加压力。据国外媒体报道,Legg Mason认为每股34或35美元的收购价格就可以接受,因此,他们公开指责杨致远导致收购“流产”。

   而雅虎股东Eric Jackson也对雅虎董事会进行了猛烈的抨击,称雅虎拖拉的态度,让整个谈判从一开始就是一团糟。上周日,Jackson还在雅虎股东中发起了一场“拒 绝投票”运动,希望所有股东都来反对现任董事。“作为股东,我不会再相信目前的董事会成员将保护股东的利益。”他说。

  现在,所有的批评都指向了杨致远和他的董事会成员,除非雅虎现在能够对独立发展给出一个确切的说明,或者找到更好的合作对象,否则,处境将会非常尴尬。但是,要在短期内拿出一个明智的长期发展计划,或找到另一个更合适的合作对象,对于雅虎来说,几乎不可能。

  鲍尔默欲擒故纵?

  尽管微软在这一个时间点突然宣布放弃收购让人感到意外,但细想之下,并不失为一招“妙手”。

   首先,放弃收购雅虎,对微软来说,没有任何损失。尽管微软高层始终强调,未来是互联网的天下,微软将会大力推进“软件+服务”的模式。“如果能够与雅虎 合并,在提高用户体验方面,微软将会受益匪浅。但这只是说,微软和雅虎一起发展,能够在互联网业务上做得更好、进步得更快,并不是说微软必须要和雅虎一起 才能发展互联网业务。”微软首席架构师Ray Ozzie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。

  相反,假设微软与雅虎合并成功,微软下一步将面临的是非常严峻的整合问题,企业文化、员工安置,以及与雅虎业务有所重合的MSN将如何处理等,这些事情将非常耗时耗力,这会给竞争对手Google以可乘之机。

  第二,鲍尔默给杨致远的信写得很巧妙,既强调了微软的诚意,又批评了雅虎,但并没有把重新进行收购谈判的可能全部断绝。因此,微软很可能是“欲擒故纵”——雅虎市值缩水,能够分化雅虎内部股东和董事会之间的关系,也许迫于压力,雅虎会主动降低收购价格。

  第三,微软选择放弃收购,还有一个最直接的作用,就是打破僵局。

  3个月以来的僵持不下让一度纷繁的各种传闻和猜测变得失去意义。越来越多的分析师认为,微软此次收购将会是一场“持久战”,很可能会陷入“骑‘虎’难下” 的境地。

   现在微软宣布放弃,可能面临的结果有两种: 一是收购案就此作罢,微软还是微软,雅虎还是雅虎,微软则避免了合并带来的种种高风险和问题,不会有任何损失; 另一种是大多数业内人士的猜测,雅虎服软,最终与微软合并,不过这个结果是微软和雅虎最大的对手Google所不愿意看到的——这意味着一个更强大的竞争 对手会出现。

  谈判大门将重启?

  “微软会重新回到谈判桌前,与雅虎讨论收购事宜的。”Legg Mason的基金经理Bill Miller说。而目前,这也是业内分析人士最普遍的观点。

   所有人都同意,在过去的10年中,微软和雅虎都是最伟大的IT企业之一,但在互联网越来越明显地成为未来趋势的时候,微软和雅虎却都没能把握住机会,反 而让Google成了目前最大的赢家——微软过于专注传统业务,加上多年来被反垄断诉讼案搞得有些畏首畏尾,结果给了Google成长的空间; 雅虎则是在搜索业务上错失了良机,让Google壮大了起来。而且,目前在互联网广告业务上,尽管微软和雅虎的市场份额分列二、三位,但与Google相 比,仍然相距甚远,Google独大的局面让两大巨头难以释怀。也就是说,微软和雅虎有一个共同的竞争对手Google。从这一点看,微软与雅虎合作方面 的重要动因并没有改变。

  另一方面,从公司业务来看,微软强于传统的桌面业务,而雅虎则在互联网业务上有着无以伦比的经验,这两家公司是 非常互补的。如果收购成功,在提高用户体验方面,雅虎对微软有着莫大的帮助; 而从雅虎的发展角度考虑,这也是解决目前品牌影响力下滑、股东不满等“近忧”的有效方式。微软与雅虎合并,将是最好的“强强联合”。

  而如果收购就此罢休,对微软目前虽然没有太大影响,但未来它的互联网业务将会成为华尔街的担心,而雅虎则会输得更惨。

  此外,目前雅虎似乎已经表现出了对收购失败的后悔,杨致远以及雅虎董事会的高层们都向媒体公开表示,谈判的大门将仍向微软敞开。

  至少微软保住了“命根儿”

  关于微软突然放弃收购雅虎的原因,众说纷纭,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在微软的内部斗争中,软件派占据了上风,因此,互联网派不得不放弃收购计划。且不说这种说法是否有根据,但放弃收购,对微软的本身业务而言,称得上是一件好事了。

   众所周知,微软的强项在于操作系统和桌面的软件,即使在确定了互联网为趋势的前提下,微软也依然认为,互联网需要软件来带动。然而,在互联网的冲击下, 被微软寄予厚望的Vista并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成绩,桌面Linux的崛起又给了微软一重击。另一方面,在移动领域,WindowsMobile在与 Symbia的竞争中也并不占优势。微软帝国似乎正在动摇。

  假如微软再强吞了雅虎,“消化”过程必然会在近几年内占据微软的很多精力; 而如果放弃雅虎,微软至少能够更加专注于传统的强项。首先稳住根基,再图谋发展,也许会更好。

没有评论:

Search Google

Google